期刊简介
本刊系中国免疫学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本刊宗旨是为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单位的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报道我国免疫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学科间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免疫学科发展动态,推动我国免疫学科研、教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设置有分子与细胞免疫学、遗传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中医中药与免疫、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兽医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述评、专题综述等,跟踪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前沿等课题,组织专题讲座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出版部门: 《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8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26/R
邮发代号: 12-8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5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0-484X
- 国内刊号:22-1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苹果过敏原Mal d4蛋白抗原表位预测及交叉反应分析
目的:预测苹果过敏原Mald4蛋白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探讨Mald4蛋白与其同源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以苹果过敏原Mald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软件HNN预测二级结构;运用DNAStar和Bcepred软件预测其B细胞抗原表位,用NetMHCⅡ、NetMHCⅡpan、Syfpeithi及Propred软件综合预测T细胞抗原表位;采用ClustalX1.83、Swiss-M......
作者:夏宏林;何颖;邹泽红;陶爱林 刊期: 2012- 01
-
一种IFN-γ ELISPOT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检测一种融合蛋白疫苗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的ELISPOT实验方法,通过分析免疫小鼠分泌IFN-γ的水平,评价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效应.方法:以融合蛋白疫苗免疫C57BL/6小鼠,14天后加强免疫一次,于第28天无菌取脾,分离脾淋巴细胞,计数并调整细胞浓度,在已包被好的ELISPOT板中分别加入细胞悬液和刺激肽进行刺激培养.裂解细胞,依次加入酶标二抗、底物、显色液,在ELISPOT读板仪进......
作者:刘培培;王洪芳;吕品;王少雄 刊期: 2012- 01
-
annexinA2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构建人源annexinA2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从GenBank(BC093056.1)中获得人源annexinA2基因的cDNA序列并根据不含信号肽的编码序列设计引物,用PCR的方法扩增编码annexinA2基因部分序列,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表达annexinA2的蛋白.表达的蛋白产物利用切胶回收的方法纯化,用His抗体进行We......
作者:聂纪芹;汪龚泽;刘朝奇 刊期: 2012- 01
-
双特异性重组腺病毒Ad-HT对肝癌细胞的体内、外抑制效应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抗肿瘤重组腺病毒Ad-HT对肝癌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和作用方式.方法:运用噻唑兰法检测重组腺病毒Ad-HT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AO/EB染色法、DAPI染色法、AnnexinV检测、Caspase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和活性氧检测等多种方法分析Ad-HT对BEL-7402细胞抑制作用的方式和途径;构建C57BL/6小鼠荷H22肿瘤模型,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通过......
作者:刘广臣;孙大辉;齐延新;王金辉;王卓越;吴娜;朴秉国;金宁一;李霄 刊期: 2012- 01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
目的:比较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差异.方法:46例初诊、初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Real-timePCR检测Foxp3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环境中Foxp3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外周血及肿瘤组织匀浆......
作者:何晓烨;蔡映云 刊期: 2012- 01
-
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rLZ-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制备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rLZ-8)单克隆抗体,为rLZ-8的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纯度99%的rLZ-8免疫BALB/c小鼠;应用常规的细胞融合技术建立一种能够稳定分泌抗rLZ-8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小鼠腹腔接种法制备腹水;ProteinASepharose亲和层析柱在AKTA纯化仪上对抗体进行纯化;间接ELISA方法测定单克隆抗体的效价;Westernblo......
作者:张淑芹;梁重阳;刘志屹;戴璐;张福明;孙非 刊期: 2012- 01
-
蝎素组分Ⅲ对THP1细胞HMGB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蝎素组分Ⅲ(ScorpionvenomcrudeⅢ,SVC-Ⅲ)对THP1细胞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蝎素与HMGB1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SVC-Ⅲ(0.1、1.0、10和100ng/ml)刺激培养THP1细胞48小时后,RT-PCR检测HMGB1RNA水平表达差异;Westernblot检测HMGB1蛋白水平表达情况;激光共聚焦检测HMGB1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0......
作者:朱琳琳;牛志国;宋向凤;陈丽媛;张晨光;王辉 刊期: 2012- 01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血清IgA水平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与其血清IgA水平关系.方法:采用皮肤环钻行皮肤组织活检,TUNEL法检测HSP患儿皮肤VEC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IgA含量,Pearson分析HSP患儿VEC凋亡与IgA表达的关系.另分离HSP患儿血清中IgA,观察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情况.结果:显微镜下凋亡的VEC细胞核呈现棕黄色,HSP患儿普通、肾、腹型......
作者:袁丽萍;张琴;鹿玲 刊期: 2012- 01
-
颅咽管瘤患儿血清IL-6、IL-8、MIP-1α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患儿血清IL-6、IL-8、MIP-1α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uminex200多功能液相芯片分析仪检测39例颅咽管瘤患儿和54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清IL-6、IL-8、MIP-1α浓度.结果:颅咽管瘤组血清IL-6、IL-8、MIP-1α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其中MIP-1α浓度变化为显著.颅咽管瘤复发组血清MIP-1α浓度显著高于初发组(P<0.0......
作者:刘志忠;丁秀荣;袁宝军;石峻;康熙雄 刊期: 2012- 01
-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CD127lo调节性T细胞格局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CD127lo调节性T细胞格局变化及其相关免疫细胞因子TGF-β1、IL-10的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卵巢癌患者、50例卵巢良性疾患及70例健康者外周血单个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率和血浆TGF-β1、IL-10的水平.结果:①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
作者:荆结线;乔丽娟;郭爱芝;杜丽莉;田保国;韩存芝;赵先文 刊期: 2012- 01
动态资讯
- 1 托样受体3(TLR-3)信号通路介导的病毒免疫逃逸
- 2 普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 3 任务驱动与PBL教学法在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4 17-β-雌二醇对HMGB1过表达THP1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 5 IL-12家族亚基基因在大鼠C6胶质瘤细胞表达研究
- 6 塞来昔布抑制COX-2和PD-1发挥抗肝癌作用
- 7 免疫球蛋白制品靶抗体谱、效价水平与交叉反应的实验研究
- 8 癌-睾丸抗原NY-ESO-1的表位鉴定及其抗原肽疫苗研究
- 9 miR-34b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的侵袭和迁移
- 10 中药抗肿瘤的免疫学调节作用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11 波形蛋白在细胞内外的不同功能与相关病理
- 12 人缺血脑组织中IP-10和IFN-γ的表达
- 13 趋化因子RANTES、IL-7以及TGF-β在HBV-GN患者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趋势研究
- 14 空肠弯曲菌DNA疫苗构建及其疫苗免疫程序研究
- 15 白细胞介素36的研究进展
- 16 清络通痹颗粒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表达的影响
- 17 来航鸡FOXL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18 双光子活体成像技术及其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 19 不同糖皮质激素应用途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
- 20 青藤碱对T淋巴细胞活化及TH1类细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