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系中国免疫学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本刊宗旨是为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单位的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报道我国免疫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学科间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免疫学科发展动态,推动我国免疫学科研、教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设置有分子与细胞免疫学、遗传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中医中药与免疫、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兽医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述评、专题综述等,跟踪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前沿等课题,组织专题讲座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出版部门: 《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8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26/R
邮发代号: 12-8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5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0-484X
- 国内刊号:22-1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抗L型钙通道抗体与高血压合并心脏形态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抗L型钙通道自身抗体与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脏形态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以人工合成人Cav1.2多肽片段作为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60例高血压合并心脏形态功能异常患者、30例一般高血压患者及4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抗钙通道抗体,并对抗体阳性及阴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脏形态功能异常组抗钙通道抗体阳性率为46.7%(28/60),显著高于一般高血压组(5/......
作者:周子华;廖玉华;王军;肖华;王敏;陈志坚 刊期: 2008- 11
-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目的:评价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MCV)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225例RA患者、77例其他关节炎患者以及8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抗MCV、抗CCP和RF-IgM的水平,比较抗MCV、RF-IgM、抗CCP及抗MCV和抗CC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中的意义.结果:①抗MCV、RF-IgM、抗CCP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67%、9171%;77.78%、91.71%;......
作者:程鹏;钟丽民;沈杰;李卓伶;姜婷;何东仪 刊期: 2008- 11
-
CD55和CD59表达的调节因素和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调节功能.补体活化参与了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1-6].补体调节蛋白通过控制补体过度活化防止宿主细胞损伤,其主要成员CD55和CD59的表达与涉及补体活化的疾病密切相关,在这些疾病中的有益作用使其成为新一代治疗药物,这使CD55和CD59上调及......
作者:朱芙丽;刘永铭 刊期: 2008- 11
-
R31L TNF-α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胞毒效应
目的:研究膜型、分泌型TNF-α的31位氨基酸在其生物学效应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TNF-α结构与生物学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叠PCR方法将wtTNF-α31位精氨酸(R)密码子(CGC)定点突变替换成亮氨酸(L)密码子(CTC),构建R31LTNF-α-pcDNA3.0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瞬时转染COS-7细胞进行表达,通过MTT法检测R31LTNF-......
作者:刘丽丽;万琳;尹丙姣;杨林;曾庆岭;李清芬;李卓娅 刊期: 2008- 11
-
RNAi表达载体干扰四型肽精氨酸脱亚氨基酶基因在HL-60细胞系中的表达
目的:设计针对PADI-4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抑制PADI-4基因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初步确定PADI-4基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后续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设计并合成4对针对PADI-4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链,核苷酸链经体外退火后形成双链SiRNA,克隆进入pSiRNA-hH1neoG2空载体后转化入GT116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后,挑取白斑进行扩增,抽提质粒并对重组质粒......
作者:张慧;范列英;卢天宝;宗明;吕红根;杨蔺 刊期: 2008- 11
-
肿瘤坏死因子对肠上皮细胞分泌片的影响
目的:研究TNF-α对Caco-2细胞表达SC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SA、Westernblot、Real-timePCR方法检测肠上皮细胞表达SC的变化.结果:与无TNF-α刺激比较,用不同浓度TNF-α刺激后SC阳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游离SC、Caco-2细胞SC蛋白和SC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TNF-α上调Caco-2细胞内SC的表达.......
作者:刘冬妍;刘沛 刊期: 2008- 11
-
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的细胞形态与表型特征,并观察其CTL反应的诱导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透射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巨噬细胞肿瘤疫苗的超微结构及CD14、CD68、CD80、CD86、MHCⅡ等分子进行测定.采用生长状态良好的H22肿瘤细胞移植于接种不同肿瘤疫苗的实验小鼠,分别采用直接测量法、MTT法及比色法测定瘤重量、瘤体积、肿瘤细胞杀伤率和培养上清液LDH活性.结......
作者:袁小林;李殿俊;张春蕾;张青;杨真 刊期: 2008- 11
-
黄芪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及肺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水提物、黄芪皂苷对博莱霉素(BLM)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TNF-α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对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黄芪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LM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黄芪水提物组、黄芪皂苷组;气管内注入BLM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药物干预,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IFN-γ、IL-4、TNF-α......
作者:刘永琦;李金田;李娟;魏舒畅;张毅;苏韫;颜春鲁;聂蕾;吴建军 刊期: 2008- 11
-
吉林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肝硬化患病与白细胞抗原(HLA)DRB1区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吉林地区汉族61例慢性乙型肝炎,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2名HBV感染自然恢复者及50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进行了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HLA-DRB1*1201-3等位基因表达频率为17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00%(P=0.04......
作者:潘焕峰;李东复;李迎杰;郑永晨;王秀娟 刊期: 2008- 11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表达与IFN-γ及IL-4表达相关性分析
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TLR2)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sionreceptors,PRRs),广泛分布于各类免疫细胞.我们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8-T细胞内IFN-γ和IL-4水平,反映Th1、Th2细胞数量,对TLR2mRNA的表达与Th细胞亚群的变化两者的相互关系进......
作者:王前明;宋秀宇;黄如欣;郑港森 刊期: 2008- 11
动态资讯
- 1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诱导DC成熟机制分析
- 2 克鼻敏汤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 3 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体内组织相容性的研究
- 4 HLA基因与常见自身免疫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 5 HLA-DQA1、-DQB1基因多态性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性研究
- 6 NK细胞发育分化分子机制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 7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βmRNA表达与糖皮质激素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 8 小鼠γδT细胞抗原呈递功能的实验研究
- 9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策略
- 1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与HBV载量的关系
- 11 雌二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模型肾组织芳香酶表达的影响
- 12 CD3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T细胞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13 人类TCRαβ家族V基因的进化研究
- 14 抗沙眼衣原体MI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 15 磷酸酶PP2CB抑制RNA病毒VSV或SeV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
- 16 IL-17R-FcγRⅡb基因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表达及其对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
- 17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6动态变化的观察
- 18 Notch1信号调控小鼠胸腺T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 19 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真核表达质粒pVAX-S2S的构建及DNA免疫
- 20 重症肌无力患者CD5+B细胞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