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系中国免疫学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本刊宗旨是为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单位的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报道我国免疫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学科间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免疫学科发展动态,推动我国免疫学科研、教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设置有分子与细胞免疫学、遗传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中医中药与免疫、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兽医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述评、专题综述等,跟踪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前沿等课题,组织专题讲座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出版部门: 《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8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26/R
邮发代号: 12-8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5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0-484X
- 国内刊号:22-1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用抗CTLA-4mAb和抗CD25mAb分别与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的小鼠脾细胞共同培养后,以ELISA法检测其培养上清的IL-10、TGF-β1及IFN-γ的含量.结果:与抗CTLA-4mAb共同培养后,脾细胞上清中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但TGF-β1和IFN-γ水平未出现有意义的变化;与抗-CD25mAb共同培养......
作者:金瑛;刘英杰;郭生玉;冯辉;刘军;陈光;曹雅明 刊期: 2007- 04
-
IL-18基因佐剂协同HSV-1 gB DNA疫苗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目的:研究IL-18cDNA协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糖蛋白B(gB)核酸疫苗免疫对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利用pcDNA3载体分别构建HSV-1gB和IL-18的真核表达质粒pgB和pIL-18,分pcDNA3、pgB和pgB+pIL-18三组,肌肉注射免疫接种BALB/c小鼠3次,每次间隔2周,每次接种质粒100μg,第3次免疫后2周,用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滴度;利......
作者:葛金玲;贺冰;袁静;孟祥俊;许海涛 刊期: 2007- 04
-
HBc-HLA-A*1101-β2m复合物单体及其四聚体的制备和鉴定
目的:制备HBc-HLA-A*1101-β2m复合物单体和四聚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了鉴定.方法:原核高效表达的HLA-A*1101-BSP和β2m蛋白,在抗原肽(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HBc88-96)的存在下,体外复性折叠成可溶性的HLA-A*1101抗原肽复合物单体,经BirA酶作用并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复合物单体;然后将此复合物单体与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按一定比例耦合构建成四聚体;后用......
作者:郝友华;杨新星;丁红晖;宋娜;朱帆;喻植群;杨东亮 刊期: 2007- 04
-
抗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性质鉴定及初步应用
目的:研制出能特异与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蛋白(WHc)结合的单克隆抗体,使之能特异性地对土拨鼠肝炎病毒(WHV)进行检测,并可能应用于相关肝炎病毒的筛查.方法:以原核表达的土拨鼠肝炎病毒重组核心蛋白(WHc1~149氨基酸)免疫BALB/c小鼠,常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有限稀释法克隆化,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IHC)筛选、鉴定.结果:筛选出5株(4B1E、6C5D、6......
作者:张振华;田拥军;李磊;张珺;龚劲松;陆蒙吉;杨东亮 刊期: 2007- 04
-
建立一种用重组蛋白检测抗口蹄疫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目的:研究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后的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可能性,为建立一种非病毒颗粒的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自行构建表达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肽重组蛋白(VP1epi)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确定抗原的佳工作浓度和包被方法,优化各项实验条件,并以FMDV感染后的豚鼠血清作为标准阳性血清确定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F......
作者:胡大利;冯宇;张培因;冉波;卫红飞;邵明玉;王爱丽;王丽颖;于永利 刊期: 2007- 04
-
利用噬菌体肽库筛选HeLa细胞表面与人CD59结合的活性短肽
目的:寻找HeLa细胞表面与人CD59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序列.方法:分别用非转基因HeLa细胞和转染CD59基因的HeLa细胞的裂解蛋白进行5轮亲和筛选,并通过竞争结合实验,然后用ELISA方法筛选噬菌体阳性克隆.提取单克隆DNA测序,并对其进行DNA序列分析推导出短肽序列.结果:随机挑选的16个单克隆中有10个克隆对HeLa细胞有特异性结合力,经测序得到一条高度同源的多肽序列.结论:通过噬菌体随机......
作者:崔林林;高美华;王冰 刊期: 2007- 04
-
抗人DR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分析
死亡受体5(Deathreceptor5,DR5)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的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之一,分为膜结合型与可溶型(SolubleDR5,sDR5).前者与TRAIL结合后可向细胞内传导凋亡信号,而sDR5因缺乏跨膜区域,虽然可与TRAIL相结合,但不能向细胞内传导凋亡信号.......
作者:刘英杰;马远方;张军;赵粤萍;白慧玲;李淑莲 刊期: 2007- 04
-
雷公藤多苷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炎性损伤的影响
目的:通过雷公藤多苷对UUO小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小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用雷公藤......
作者:杨汝春;王永钧;周大为;王军;朱晓玲 刊期: 2007- 04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βmRNA表达与糖皮质激素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正常表位α和突变体表位βmRNA表达与PM/DM患者对糖皮质激素(G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8例GC治疗敏感、10例GC治疗抵抗的PM/DM患者PBMC中GRα、β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的皮质醇含量,并与20例正常......
作者:刘继峰;许爱娥;宋芳吉 刊期: 2007- 04
-
酮替酚对重组Bla g2变应原诱导小鼠过敏性哮喘疗效的观察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研究发现对蟑螂变应原过敏和哮喘的发病相关[1].酮替酚是治疗哮喘的一种常用药物.Blag2是德国小蠊变应原的主要组成之一,研究发现60%~80%的德国小蠊变应原过敏病人血清能检测出Blag2特异的IgE[2].为此,我们观察了酮替酚对rBlag2致敏的哮喘小鼠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探讨酮替酚治疗后哮喘小鼠的病理和免疫学改变特点.......
作者:许卓谦;刘志刚 刊期: 2007- 04
动态资讯
- 1 microRNA-122和microRNA-146a联合检测有望用于布病诊断
- 2 miR-581对结直肠癌SW62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3 siRNA技术沉默SOCS3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
- 4 淋巴细胞共刺激信号和凋亡信号异常与RA免疫效应亢进的研究
- 5 腐食酪螨cDNA表达文库构建及初步鉴定
- 6 GST-人可溶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融合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测定
- 7 壬基酚与卵清蛋白的结合与鉴定
- 8 5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特征分析
- 9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 10 抗体筛查在门诊产科常规检测中预防 HDN的应用价值--附1例抗-M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 11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与实践
- 12 体外抗原诱导小鼠T细胞对NK细胞功能的抑制及其可能分子机制研究
- 13 维生素D作为多发性硬化添加治疗的系统评价
- 14 Sirt1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诱导成人白血病细胞系MT2生长阻滞及凋亡
- 15 CCR3在哮喘小鼠气道组织Muc5 ac表达中的作用
- 16 SARS患者血清IL-8、IL-12和TGF-β1的检测及意义
- 17 RT-qPCR检测人IL-6 mRNA的方法建立与运用
- 18 罗勒多糖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 19 关于生物技术专业开展免疫学技术课程的几点思考
- 20 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颅内胶质瘤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