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系中国免疫学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本刊宗旨是为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单位的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报道我国免疫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学科间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免疫学科发展动态,推动我国免疫学科研、教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设置有分子与细胞免疫学、遗传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中医中药与免疫、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兽医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述评、专题综述等,跟踪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前沿等课题,组织专题讲座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出版部门: 《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48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26/R

邮发代号: 12-8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5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免疫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0-484X
  • 国内刊号:22-112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年第8期文章
  • 应用ICS-Ⅱ免疫分析仪检测尿中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UMA)是血浆通过肾小球过滤,出现在滤液中的白蛋白.抗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标准参考血清均购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稀释液和反应液由本室配制.......

    作者:杜民;关国坤 刊期: 2000- 08

  • 利用磁性细胞分选技术阴性选择法分离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目的:从健康献血者和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病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出高纯度、高存活率的嗜酸性粒细胞.方法:采用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阴性选择法分离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并检测分离后嗜酸性粒细胞的纯度、存活率,计算其回收率.结果:①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回收率为69.7%±6.8%,存活率95.4%±1.8%,纯度为90.7%±4.3%;②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病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回收率为60.4%±5......

    作者:李一荣;吴健民;邹萍 刊期: 2000- 08

  • 野生型p53基因脂质体转染细胞疫苗的制备

    目的:制备具有治疗活性的野生型p5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细胞疫苗.方法:利用RT-PCR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mRNA中扩增出全长的野生型p53基因,将其克隆入TA克隆载体,经扩增后,将p53cDNA连入pCMV真核表达载体中.利用lipofectamine将其转染DU145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p53基因可在DU145细胞中稳定表达.结论:制备了可稳定表达于DU145细胞中的......

    作者:孔祥波;谷新权;马庆杰 刊期: 2000- 08

  • 一氧化氮合成酶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

    目的:为了探讨一氧化氮合成酶在CD23+白血病细胞的表达,以及CD23与NO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FACS技术及Western-blotting,放射自显影方法.结果:发现CD23+白血病细胞株可以表达iNOSmRNA和iNOS蛋白,同时膜CD23可上调iNOS的表达.结论:iNOS可能与人CD23+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关.......

    作者:赵海霞;王秀梅;KOLB J P 刊期: 2000- 08

  • McAb共刺激PBLs介导肝癌细胞凋亡与CPP32基因表达的关系

    1994年Teresa等克隆出人的CPP32(caspase-3)cDNA,并证实CPP32基因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1];CD28和CD80McAb共刺激PBLs作用于培养的肝癌细胞能引起肝癌细胞凋亡[2];为了探讨其机制,本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作者:潘德顺;陈伟强;王迪浔 刊期: 2000- 08

  • 硕士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初探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即将完成,以及人们对后基因组计划和结构生物学重要性的认识,每年都有众多与免疫功能相关的新分子被发现,大大地深化了对免疫应答本质的认识,并为免疫学技术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金伯泉;朱勇;张新海;杨琨;李德敏;刘雪松;李琦;张建平 刊期: 2000- 08

  • 髓磷脂碱性蛋白促进单个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效应

    目的:探讨MBP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性的影响,以揭示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时PBMNC进入CNS的可能原因.方法:用细胞粘附试验,研究PBMNC与HUVEC的粘附性,用细胞免疫化学法、FACS分别观察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MBP活化的PBMNC与MBP刺激的PBMNC培养上清作用的HUVEC的粘附性较对照有显著提高.ICAM-1......

    作者:刘红岩;杨贵贞 刊期: 2000- 08

  • 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特异抑制物--SOCS系统的发现及意义

    细胞因子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可导致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而将细胞因子的信号由胞膜传到胞浆并终传至胞核,并引起目的基因的表达.已经发现了10余条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其中JAK/STAT系统涉及细胞因子的面较为广泛.......

    作者:田志刚 刊期: 2000- 08